國慶節的由來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新中國的建立,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接受全國政協的建議,通過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決定每年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節日象征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是國家的一種象征,是伴隨著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并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志,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顯示國家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即為國慶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征。
國旗的由來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黨反動政權覆滅。在9月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確定五星紅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旗的設計者是曾聯松。國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旗面為紅色,象征革命,星呈黃色,表示中華民族為黃色人種。五顆五角星互相聯綴、疏密相間,象征中國人民大團結。每顆小星各有一個尖角正對大星中心點,表示了人民對黨的向心之意。
中國國旗旗面為紅色,長方形,長與高之比為 3:2,旗面左上方綴有五顆黃色五角星,其中一星較大,居左方;四星較小,環拱于大星之右。國旗旗面的紅色象征革命。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出光明。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
中國國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旗面為紅色,象征革命,星呈黃色,表示中華民族為黃色人種。五顆五角星互相聯綴、疏密相間,象征中國人民大團結。每顆小星各有一個尖角正對大星中心點,表示人民對黨的向心之意。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協籌備會決定成立國旗、國徽圖案初選委員會,并于當年7月14日至8月15日在人民日報等報紙發表征稿啟事。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期間,初選委員會將收到的3012幅圖案選了38幅印發全體代表討論。經全體代表分組討論后,9月25日晚毛澤東主席召開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協商座談會。關于國旗的問題,毛澤東主席指出,五星紅旗這個圖案表現我們革命人民大團結?,F在要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
國歌的誕生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通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
在重要的集會、國際之間的交往儀式和國際體育比賽中,一般都要演奏或演唱國歌。在奏響、唱起國歌時,應該站立、表情嚴肅、認真地唱好國歌。作為國家子民,應該不惜任何代價,維護國歌的尊嚴。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為捍衛國家和民族的尊嚴,中華民族的堅強斗志和不屈精神永遠不會被磨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原名為《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誕生于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年代?!读x勇軍進行曲》原是聶耳于1935年,為“上海電通公司”拍攝的故事影片《風云兒女》所作的主題歌。
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就國歌一致通過了4個決議案: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平為北京;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采用公元,今年為1949年;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五星紅旗,象征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